“启迪成长”的育人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发展、自主成长为核心目标,以开启学生心智、启发学生自悟、唤起学生自觉、激发学生自主、引导学生自立为主要特征的育人模式。这一育人模式的具体操作要义有如下七个方面:
(一)“启迪成长”的目标取向
“启迪成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学生成长为创新世界的主人。启外学生的形象特质是:自主向上、人格健全、生命旺盛、特长显著、后劲勃发。具体目标是:
1.自主向上——主动成长
学生有积极向上、主动发展、努力奋进的人生态度,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处处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消极、不被动、不应付、不退缩。
2.人格健全——完整成长
学生素质获得全面完整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格健全主要有三个维度和层面的标准:身心灵和谐,善智美兼具,知情行合一。
3.特长显著——自信成长
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彰显,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个个有优势,人人有特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
4.生命旺盛——茁壮成长
学生身体与心理不仅健康,而且强健,有较强的免疫力和抗挫力,精力充沛,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5.后劲勃发——持续成长
学生不仅有扎实的学习基础,而且有宽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上目标是建构“启迪成长”育人模式的灵魂,学校教育的各个要素都将紧紧围绕这个灵魂来设计和实施。
(二)“启迪成长”的课程特点
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启迪成长”的课程体系有四大特点:
1. 具有全域性
“全域”有两层含义:
一是从课程作用于学生素质发展的面来说,学校建构的课程能对学生素质的各个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启外课程内容涉及多个不同领域,目标指向的是学生全面发展。具体说,启外课程有八类:强身健心类、修身立德类、生活实践类、工具运用类、人文素养类、艺术审美类、科技创新类、国际文化类,关涉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的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这些多类别的课程为培养“创新世界的主人”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支撑。
二是从课程关注的学生活动时空角度来说,学校建构的课程能最大可能地覆盖到学生生命活动的各个时空。学校除了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之外,还对大量非课堂学习活动进行课程化设计,如启外建构的闲暇课程有:晨起音乐课程、早晚运动课程、课间游戏课程、科学餐饮课程、生活自理课程、闲暇种植课程、寝室美化课程、节气文化课程、乘车影视课程、床头悦读课程、故事伴睡课程、铃声诗词课程、英语交友课程、假日游学课程,等等。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课程场中受到启迪,收获成长。
2. 具有层次性
“启迪成长”课程由三个层次的课程组成:
一是基础性课程。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夯实成长基础,打好人生底色。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和掌握学科基本价值、基本经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维(简称“六基”)。这类课程以国家设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科目为主,以国家制定的各科课程标准为要求。人人必须学,个个要达标。
二是拓展性课程。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宽厚的素养积淀、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旺盛的生命活力。我们的拓展课程又包括两种:一是活动拓展课程,二是环境拓展课程。
三是挑战性课程。此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彰显学生个性,做到“人人有优势,个个有特长”,所有学生都牢固树立“我们不同,我们都行”的人生信念。此课程完全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和潜能优势,按“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原则,进行“量身定制”式的建构。
以上三类课程,各有不同的目标定位,既层层递进,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构成了一个有内在逻辑性的课程系统。
3. 具有选择性
除了基础性课程,其它课程均有很强选择性。学校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握学生实然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研究未来社会特点,把握学生应然的发展需要。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培养目标,开设可供学生充分选择的各类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学习,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使每个学生的自主成长有坚实的课程支撑。
4. 具有创生性
启外课程不完全是学校预设好的,在学校课程专家与课程管理者进行顶层设计的同时,老师和学生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的建设之中。首先,老师要参与课程建构,不仅在学校进行顶层设计时要参与其中,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课程,努力将教学过程与课程建构过程融为一体,更要根据自身特点、学生实际、学校资源优势和教育进程中的实际需要自主创生有鲜明个人特色的“师本课程”。其次,学生要参与课程建构,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潜能优势和兴趣志向,自主创生促进自身更好发展的“生本课程”,实现“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教育理想。上文中讲的挑战性课程主要应该由学生自主创生。老师与家长要做“生本课程”建构的指导者、协助者、促进者。
(三)“启迪成长”的教学追求
“启发式教学”是“启迪成长”模式的基本教学样态。其关键要求有“五性”。
1.教学情境具有激活性
激活学生的身心系统,使其情智交融地入境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为此,教师必须创设高品质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首先必须针对儿童的心理需要,能满足儿童心理需要的情境一般都具有形象性、新异性、生活性和切己性。其次,教学情境必须与学习内容有较高的关联性,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能启迪学生生成有价值的问题。
2.教学内容具有启迪性
教学内容不是教材内容或现成知识的简单搬运,而是在准确把握学生学情(原有经验基础)和学生发展可能性(最近发展区)基础上的适切性很强的设计。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对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升学生思维具有很高发展价值,内容所蕴藏的知识和道理能使学生自己感悟获得,并对学生的心智具有启迪性。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具有诱导学生思索和探究的吸引力,易于引起学生体验、联想、反思、顿悟。
3.学习活动具有探究性
学生的学习不是以掌握书本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被动接受,不是机械记忆和刷题,而是在问题吸引、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在学习中要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没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没有高品质的学习,也意味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4.点拨时机具有愤悱性
孔子对教者启发点拨的时机有非常精准的阐述。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成了经典的最佳点拨时机的标准。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得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是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时机上最为关键的要求。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阐释,“愤悱”状态就是学生认知平衡被打破的状态——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顺利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内心处于认知失调的焦虑状态。此时,消除认知失调的困顿,求得新认知平衡后的畅达,成了学习者十分强烈的学习动机。学生求得启发的愿望如同久旱的庄稼地对雨水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适时相助,用巧妙的点拨,让学生“自除心塞,自开其意,自达其辞”,使他们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出走来,畅快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注意两点:第一,学生尚未进入“愤悱”状态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进入“疑无路”的境地。第二,“愤”与“悱”在很多时候是有前有后的,是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阶段,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去“愤”——通其意,再除“悱”——达其辞。学生在“愤悱”状态中所获得的点拨,所取得的收获,是伴随着情感起伏和认知进阶的,因而是终生难忘的。可以说,我们的教学如果能让学生不断进入“愤悱”状态,又不断从“愤悱”中走出来,就会让学生对学习着迷,甚至痴迷,这是让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强烈学习内驱力的奥妙所在。
5.启发方式具有艺术性
《全球网络赌博平台》对教者如何艺术地实施启发引导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它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对教者的启发引导提出了三条原则:
(1)道而弗牵。道即导。意思是教学时要注意引导或开导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习。千万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能强迫或逼迫学生学习。为何要这样?“道而弗牵则和”——注重引导而不牵制的教学,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启迪教育,也没有启发式教学。
(2)强而弗抑。意思是说,教学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强项,不断给以勉励和鞭策,使其自强不息,不断向前向上;教学中千万不能一味批评责备学生,从而抑制他的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强而弗抑则易”——会使学生不断变化——变得越来越完善、越来越优秀。
(3)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学时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要巧妙打开他们思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千万不能简单灌输,不能一下子把明确的答案“倒”给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开而弗达则思” ——这样做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己钻研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做到如上三点,就能达到“和易以思”的状态。这是善于启发的重要标准。
(四)“启迪成长”的师资特质
能担当“启迪”重任的教师至少有两大特质:
1.精神灿烂
著名教育家成尚荣先生认为:教师应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他的哲语道出了能启迪学生成长的教师的精神特质。精神灿烂的人,从给人的感觉看,一定是焕发光彩的、明亮的、阳光的,能感染人、温暖人、启迪人。从其内涵看,精神灿烂的人首先是有高尚追求的人,是能创造生命意义和价值的人。启外教师应把启迪学生茁壮成长作为自己的生命追求,要将学生的快乐成长作为自己的最大快乐,要在更好地启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创生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其次,精神灿烂的人是精神丰富的人。这样的教师一定有高雅的生活情趣,有向上的积极情感,有丰富的情绪体验,有多样的人生经验,有大量的感性积累,有开阔的认知视野,有渊博的学养积淀。这样的人在学生中就是一本活动的“百科全书”,就是一座流动着的“图书馆”,学生能时时从他那儿受到感染,能处处在他那里受到启迪。再次,精神灿烂的人一定是思想深刻的人。这样的教师,熟练掌握着科学思维的方法,能立体地、多维地思考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对教育、对学生有着自己独特而清晰的洞见,能从热闹的浮华中冷静地看到衰败的走向,又能从平静的水面上看到千米海底下的暗流。这样的教师有定力,不盲从,不跟风。这样的教师,常有新论,常有独见,常有妙语,不仅能给学生带去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带给学生无限启迪。最后,精神灿烂的人,一定是胸怀大爱的人,是仁慈的人,是乐于给别人带去光明和快乐的人。这样的教师,心中有太阳,总能散发着温暖的人性的光辉,总能把爱的阳光和雨露投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因爱而爱”,乐于接受这种老师的教导,更容易受这种老师的启迪或启发。
2.启艺高超
“启艺高超”是指启迪学生心智的技艺(技能和艺术)高超。高超的启迪技艺主要表现在上文所讲的“启发式教学”应有的“五性”上。而就教师具体的启迪行为来说,主要体现在“五善”上。
(1)善听。就是要善于倾听学生言说。学生在表达时,老师用亲切和蔼的表情对着学生,以期待和鼓励的眼光看着学生,并用及时而恰当的体态语给予积极的回应。学生从老师的回应中受到鼓舞,受到启示,表达信心大增。在倾听学生言说时老师能迅疾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能准确判断学生思维上的障碍点,并为学生言说后的评价和引导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2)善察。就是要善于观察学生。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与动作的变化,能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准确猜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能对个体的表现有准确的把握,而且对群体的表现有整体的把握。既能把握个别的特殊的问题,又能把握普遍的典型的问题。观察时能为有针对性的启发和点拨积累准确的信息。
(3)善问。就是要善于发问。一要问得有序,如《全球网络赌博平台》所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脱以解”。二要问得有价值,要在关键处、疑难处、导流处发问,问题要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三要问得有激发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4)善等。就是要善于等待。善于等待是启迪教育的重要艺术。要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深入思索、反复尝试、充分讨论、尽兴言说,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学习进程,要以静待花开的耐心等待学生的变化。等待时要让学生感受教者真诚的期待和热忱的鼓励。
(5)善言。就是要善于言说。一要言当其时。教者言说的时机把握得恰当,在不能不言的重要时刻、在非言不可的关键之处言说,而在不必言时不言,不必多言时不多言。二要约达微臧。《全球网络赌博平台》云:“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意思是说,善教的人,其语言要简约而通达,精炼而丰妙,举例作比的话语不多,但却很容易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三要言之有形。语言要生动形象,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能引发学生联想或想象。针对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我们期望启外教师能特别擅长讲各种各样的故事,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启迪学生成长。四要善于博喻。就是要善于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开导学生,使学生明白事理。言说方式不能单一,不同的道理要用不同的方式启发,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方式开导。
(五)“启迪成长”的评价原则
1.在评价标准上坚持成长导向的原则
不以学生的文化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而以学生的成长状况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学生成长状况主要从是否“自主向上”“人格健全”“生命旺盛”“特长显著”“后劲勃发”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学校要依据学生成长目标,对评价指标做进一步的细化,确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细则。
2.在评价项目上坚持以单项评价为主综合评价为辅的原则
不搞大而全的学生评价。为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引导学生发展,在评价上要抓住能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关键项目进行单项评价。单项评价要结合各时段的教育活动重点,分阶段进行。如,学校每学年有六个“校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国际节、成长节,我们要结合“六节”开展的重要活动,进行相关成长评价。这样做,学生努力目标具体,达标难度不大。通过评价能促进更多学生达到成长目标。
3.在评价时段上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成长目标和成长教育内容为依凭,对学生进行即时而具体的评价。此评价要突显“短平快”的特点,充分体现激励性。一项教育活动结束、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要对学生有关方面的成长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中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4.在评价方式上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要不拘形式,多种多样。口头语言的、特殊符号的、奖状证书的、奖章奖杯的、汇演展示的、板报展览的、电台和网络宣传的……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对学生成长状况进行有针对性、激励性和启迪性的评价。
5.在评价主体上要坚持多元主体相结合的原则
坚决废除老师一言堂、老师说了算的做法。根据评价的具体内容,选择相关的评价主体。就总体而言,要做到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以及教师、家长、专家考评有机结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启外已经开展成功实践的评价是“启迪出彩娃”的评选,这项评选首先是学生自主申报、自我评价,只要学生觉得在某一方面在某个群体(班级、年级、学校)里是最优秀的就可以申报某一群体中的“出彩娃”(班级出彩娃、年级出彩娃、学校出彩娃)。在此基础上,班级、年级和学校组织申报的同学进行展示,同时请同学、老师、家长代表进行现场评审,并对申报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点评。这项评价催生了一大批“启迪出彩娃”,促进了学生牢固树立起“我们不同,我们都行”的人生自信,激励着每个孩子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
6.在评价功能上坚持激励成长的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淡化甄别、遴选和排序功能,增强激励学生更好成长的功能。较少进行横向比较的评价,更多开展“不同学生,不同评价”。“启迪出彩娃”的评审主要就是这样的评价,还有“显著进步奖”的评审也是这样的评价。
(六)“启迪成长”的环境特性
“启迪成长”的环境应有如下特性:
1.环境所含内容具有丰富性
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其所包含的内容是依据学校培养目标规划和设计的。由于目标是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而学校也期望每个孩子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同时都“各不相同”,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所以环境所含的内容必定是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总体体现出多样的丰富性特点。因为只有丰富的环境内容,才能让不同取向的孩子找到自己最喜欢、最钟爱、最心动的“那一类”或“那一些”,这样的学校环境从整体上来说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成长需要。只有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环境才是能让学生受启迪、受教育的环境。启外虽然处于初创阶段,但是环境的营建却是高起点规划。现有环境中已经融进了“修身立德”“生活实践”“强身健心”“人文素养”“艺术审美”“科技创新”“国际文化”等内容,与学校教育内容相暗合。这些内容的呈现既有集中性,又有弥散性。将要兴建的“致良知未来学院”在内容的丰富性上会有更集中的体现。位于中学部的“致良知未来学院”,学校计划将它打造成融图书阅览馆、生命体验馆、科学探究馆、艺术展演馆、学术沙龙馆、亲子活动馆、体育健身馆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它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将构成启迪学生全面成长的美好环境。另外,我们要将学校所在的恒大海上威尼斯水城作为学生成长的“大校园”。“碧海银沙”这一“华东醉美风景区”将为学生提供空间更为广阔、资源更为丰富的成长环境。
2.环境呈现形式具有美感性
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其呈现的方式一定要有美感特性——它应该是形象的、生动的、和谐的,不管是作用于人的视觉的还是听觉的,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对学生具有直觉的吸引力和很强的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能充分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当整个育人环境具有浓郁的美感氛围时,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喜爱她。而被学生深深喜爱着的环境就能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心灵,就能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能,就能真正产生启迪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
3.环境营建主体具有全员性
环境营建的主体应该是全校师生员工。从设计到建设要让尽可能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当校园的每一棵树木都由师生共同栽培、当每一间教室都由师生共同布置、当每一面墙壁都凝聚了师生的智慧和情感、当每一块展板都能找到老师和学生身影的时候,学生岂能不热爱这样的环境?学生岂能不受这种环境的启迪和影响?
(七)“启迪成长”的管理特征
为了确保“启迪成长”模式得以高效实施,学校管理必须进行变革。启外新的管理系统应有如下五个特征:
1.以促进人的成长为核心管理取向
人的发展是管理的最高价值。促进每一位师生员工共同成长,是启外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这一取向与目标意味着:学校管理者要充分研究并准确把握师生员工的成长需求与成长目标——这是开展一切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发展规划与管理思路要基于师生成长需要和目标来制定——这是学校管理的方向与灵魂;学校管理过程要紧紧围绕促进师生成长的活动来展开——这是学校管理的中轴与主线;学校采取的所有管理举措都要为师生更好成长服务——这是取舍与确定管理重点和管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学校管理成效的评价要以师生是否健康成长为标准——促进了师生成长的管理方是好的管理,对师生成长不利的管理则是不合格的管理。以成长为取向的管理,还意味着:当功利目标与成长目标相冲突的时候,前者要服从后者;当效率目标与成长目标有矛盾的时候,后者应该得到优先考虑。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坚决摒弃“功利主义”、“效率至上”的思想,那些为了“分数”“奖牌”“荣誉”“速度”而牺牲师生身心健康、影响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做法要坚决消除。
2.以营建高品位学校文化为管理重心
启迪教育是“无痕教育”,与这种教育最契合的管理应是“无痕管理”,而文化引领、文化熏陶当属最有效的“无痕管理”。因此,学校要将营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作为管理重心。在文化营建上要遵循认知、情感、践行相统一的原则。首先要进一步凝练好学校文化,要在更高层次上准确诠释好学校文化的内涵,梳理好不同角度文化的内在关系,并引导师生深刻理解。例如:“让世界与我们共同成长”的学校使命、“启迪成长”的育人理念、“和谐共进”的校风、“善于启迪”的教风、“乐于探究”的学风、“以爱示善”的人格追求、“崇尚卓越”的行事取向,等等,都要引领师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要在认知上达到新的高度。其次,要注重引导师生开展学校文化营建意义与营建方式的深度研讨,还可以组织师生围绕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演讲活动,或通过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宣传学校文化。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师生加深对学校文化的情感认同。再次,要通过多种扎实有效的举措促进教师用日常行动去践行学校文化。在促进教师践行上要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有意识地引导教师从偶尔为之到一以贯之,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从少数人逐步变成多数人,从不成气候到蔚然成风。要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宣扬各类先进人物促进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学校文化一旦形成,身处其中的师生就会时时受到启迪,处处受到熏陶,学校管理就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将激励与关怀融入学校的管理制度
传统的学校管理制度是以规范、约束、控制、统一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其刚性特质使其充满冷漠的表情,缺乏人性关怀的温度,难以激发师生员工的创造热情。启外的学校管理制度要对其进行改造,要将刚性与柔性融为一体,在保持其应有的规范性、约束性特点的同时,要更多地融入对人的尊重、激励和关怀,使其具有合理的弹性和可心的温度。首先要增强制度的激励性。为了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校要针对不同个体——管理人员、教师、职工、学生,以及不同群体——各类工作与学习团队,建立健全各种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工作与学习中进取向上、积极主动、关爱集体、无私奉献、勇挑重担、锐意创新、成果丰硕、业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师生员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奖励,既可以制定综合奖励细则,也可以制定单项奖励细则。要通过多形式的激励,将每个人内蕴的智慧和正能量充分激发出来,人人都能积极地争先创优。其次要增强制度对人的关爱性。要建立健全对师生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理等全面关心、全面帮助的制度,尤其要建立对各类特殊人员、各类特殊事件的特殊照顾政策、特殊援助政策、特殊帮扶政策、特殊处理政策,要让有合理求助需要的师生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应有的帮助。要让师生员工在制度的关爱下无忧无虑地投入工作和学习,心无旁骛地谋求个人成长和团队发展。再次要增强制度的适切性。无论是教师群体还是学生群体,人与人之间都有显著的差异。学校制度除了基本的规范要求需要统一之外,要尽可能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制度,使制度具有很强针对性和适切性。例如,教师群体有多种层次,有的是刚刚入职毫无经验的新教师,尽快入门、熟悉并掌握教育教学规范是他们的最大任务;有的是已有较多工作经验的青壮年教师,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艺术、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是他们努力的重点;有的是经验丰富、工作娴熟的中老年教师,进一步凝练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学风格以及发挥传帮带作用,是他们的努力重心。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老师,学校要建立分层管理的制度,要为每一种层次的教师进阶升级提供制度保障,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各得其所。对学生的管理也同样如此,要做到不同学生,既有相同制度,又有不同要求。这种有差别、有层次的制度设计能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的可接受性和对人的激发性。
4.将启迪人自悟自觉贯穿于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要改变传统的僵硬的“布置—督查—反馈—奖惩”四环相扣、机械循环的程式,要根据学校工作专业性强、创造空间大的特点,将启迪师生自悟自觉、自主自创作为重点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将更多时间用于引导教师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上,要将更多精力用于启发教师观察教育现象、分析教育本质、总结教育规律、创新教育方式上,要将管理的过程变成引导教师研究、发现、变革、创造的过程。这样的管理过程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启迪学生自省自悟、自觉自律作为首要任务,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变束缚为解放、变灌输为启迪、变强控为疏导,要将管理的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主成长的过程。
5.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成为管理主体
契合“启迪成长”育人模式的学校管理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全员的。“管理主体多元”是指参与学校管理的不能只是少数专职的学校管理者,而应该将代表不同利益群体、代表不同工作层面、最熟知实际情况、最有专业发权威、最有进言献策权的代表吸纳进管理组织系统之中,包括教师代表、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和与学校有密切关系的部门或单位代表。在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校重大决策出台、学校发展方略研究、学校运行质态评判、学校实际问题诊断、学校活动组织、学校安全管控、学校工作改进等多种管理活动中,要让对每项管理工作最有助益的代表参与其中。要建立非常任教干制、非常任学干制。要让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与学校学校管理之中。学校行政工作会议、重要事项研究会议,要请非常任教干、学干参加,并让他们承担部分管理职责。“管理主体全员”是指所有师生员工都要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每个人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要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要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团队中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份内事,而且要积极做好分外事、团队事,尽可能地为他人、为集体做好服务工作、管理工作。要推行管理岗位轮换制、不同岗位体验制,要尽可能多地让师生员工在不同的管理岗位履职体验,尽职奉献。当学校管理主体真正实现了多元和全员的时候,不仅管理力量将大幅增强,而且管理质态会发生质的改变。更为重要的是,每位师生员工还会在参与管理的实践中获得更多历练,收获更多成长。管理就成了师生自主成长的又一种重要方式。